为熟识我校光荣历史,回望南邮奋斗岁月,继承和弘扬“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B201501班级的部分同学于10月15日,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对学院关工委委员颜福康老师进行了采访。颜福康老师讲述了“红色校史”的含义及其意义,并表达了他对新一代南邮学子的殷切期望。
下午15:30,同学们来到三牌楼校区,颜福康老师带着慈祥的笑容,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
颜福康老师在采访中娓娓道来:
在学校七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参与了校史的编写工作。我们学校的校史和其他学校的校史不太一样,概括地说,我们学校是我党、我军亲手创办的培养邮电、通信、信息人才的摇篮,她是在战火硝烟中诞生成长、在新中国的崛起中发展壮大、在新时代的追梦中创新辉煌。是值得每一个南邮人都引以为自豪的。因为她镌刻的是一抹红色印记,弘扬的是一种革命传统,凝聚的是一份邮电情结,展示的是一页育人风采,自始至终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一脉传承。
作为我们南邮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教书育人的环境里,有这么一个红色的印记、见证,包括一种精神的传承,包括我们的老红军、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校长秦华礼同志,教师节大会上,发布了由我们秦老亲自作词的校歌,这就说明秦老在我们南邮人的心里是一面旗帜。整个红色校史,秦老书记的长征精神等等,对我们来说,在各个方面,应该说有不少的启示作用。
就像我刚才所讲的,主要还是个精神旗帜的作用,因为红色校史会给大家带来鼓舞,传承精神,凝聚情结等等,包括我们南邮整个的一些文化的积淀,应该说,都在红色校史中有所反映。最近学校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红绿蓝》,以及我们以前在多次校庆纪念活动中编写的诸如《媒体印痕》等,都反映了南邮对红色校史的重视,关键就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一种无形的推动作用。
校歌里面的“三好亭里,传家国情怀;鼎山路上,承国脉担当”。三好亭就在眼镜湖旁边。这两个湖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水塘。后来为了校园建设,老一辈的师生员工艰苦奋斗,手工挖成,后来逐渐改造成湖泊。湖泊的中间有一条长廊,长廊中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就叫“三好亭”。三好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鼎山路是新校区建设的时候,开通的一条直通校南大门的路。在校门口还有一尊河南省校友会赠送的大鼎,这条路代表了一种文化。现在,鼎山路的尽头有一个丹桂园,种丹桂的那个山就叫鼎山。鼎山路象征着仙林校区,三好亭象征着三牌楼老校区。
从南邮学子的风采方面,我从校史中看到,南邮在教书育人方面非常重视,南邮学子在各个领域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应该是可以和名牌大学媲美的。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学校的学生参赛,基本上都能获奖,不管是全省的、全国的、世界性的。《扬子晚报》曾经有一篇报道介绍我们南邮,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南邮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项达千余项,不但是我们的强项通信专业,像艺术类、外语类都有各种获奖项目,说明我们学校在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成绩卓著。
在采访中颜福康老师一直耐心地解答着学生的提问,整个过程十分顺利融洽。采访结束之后,颜福康老师亲切地和同学们一起合影拍照,他对“红色校史”内涵与意义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次以采访的形式进行的“红色校史”学习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了解了南邮的校史,要志存高远,将“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融入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学习中,继续为南邮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