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菁英班开展“邮电与文化”专题讲座

发布者: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次数:316

    5月3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校史编委会编委颜福康老师为菁英班学员作“邮电与文化”专题讲座。

颜老师以“传承绿邮文化”开篇,讲述了文化自信的概念、邮电发展的历史、邮电文化的积淀以及绿邮文化的传承。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切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文化自信,是党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接着,颜老师简单介绍了邮电发展的历史。从古代邮驿发展到近代邮电、再到现代邮电。早期利用烽火台的这种声光通信方式只能通报简单的信息,因此,利用人力、畜力的通信组织进行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就出现了,这就是邮驿。随着国体的变更,近代邮政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大清邮政、中华邮和中国人民邮最终根据现代化建设需求新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在信息产业部的管理下,成立国家邮政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中国邮政一直与国家同行,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颜老师进一步为大家展示了邮电的各种文化——鸿雁文化、驿站文化、邮票文化、集邮文化、标识文化和邮文化节等。鸿雁作为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思乡之情对于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邮票承载的不仅是时代的印迹,更多的是集邮者和老一辈人年轻时候的特殊回忆邮票本身独特的题材设计和印刷技艺都巧妙的传承了中国所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值得中国人去回味和感知

    中国邮政,邮走天下、传信万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为邮而生、应邮而运。最后颜老师号召大家顺邮而发、振邮而进、传邮而新,激励全体学员继承发扬“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邮电的发展注定是人类文明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笔。

(撰稿:李磊 初审:吕蔷蔷)

编辑:汪晓丽 审核:朱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