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倪静虹老师为理学院2025级本科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发布者: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次数:10

   9月15日上午9:00,理学院 2025 级本科生入学教育之“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学习在教2-301教室顺利举行。学校关工委倪静虹老师以“坚定理想信念,锚定青春航向”为主题作专题讲座,引导全体新生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核心内涵,明确成长实践路径。理学院2025级全体本科生参会,讲座由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夏婧老师主持。

讲座中,倪静虹老师从新生初入校园的适应场景切入,以“未来四年收获什么、毕业将成为怎样的人”引发新生深度思考,鲜明指出理想信念是支撑青春成长的“精神灯塔”与“人生罗盘”,直接决定青年学子的成长高度与人生格局。针对部分新生认为理想信念“抽象虚化”的困惑,倪老师精准解读二者辩证关系:理想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具体目标,既可以是“深耕专业备战考研”的阶段性规划,也可以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长远追求,需在专业探索、实践体验中逐步明晰,如部分学生因实验科研萌生学术志向、因志愿服务确立从教初心;信念是“一定能做到”的精神支撑,以袁隆平院士秉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信念攻克杂交水稻难题为例,阐明信念对突破困境、实现目标的关键作用,强调大学生需“敢想敢为”,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价值紧密相连。面对“读书无用论”“盲目随大流”等错误思潮,倪老师强调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必需品”它能驱动有目标的学生主动规划学业生涯,摆脱“躺平”心态;理想信念是人生道路的“指南针”,帮助新生在专业深耕、社团实践等选择中坚守方向,如立志从医的学生可优先参与相关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理想信念更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倪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寄语,号召新生以疫情防控志愿者、乡村振兴一线学子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于理想信念的树立路径,倪老师提出“三步走”实践方法:一是“认知自我”,通过梳理兴趣特长、评估专业能力、明确价值取向,找准理想信念的出发点;二是“勤学笃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步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实践淬炼”,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理想信念在日常实践中落地生根。

大学新生阶段是播种理想、坚定信念的黄金时期。此次专题教育旨在引导理学院2025级本科生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引,将“青春梦”深度融入“中国梦”,以爱国报国、追求真理、创新奉献、艰苦奋斗为实践遵循,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青春赛道上书写精彩华章。

(撰稿:夏婧 初审:李永涛 编辑:汪晓丽、倪科 审核: